烽火博鑫电缆有限公司是中国光通信领域的领军企业之一,凭借其在光纤光缆制造、光电制造、智慧服务、科技融合等多元化业务领域的卓越表现,在业内享有盛誉。公司副总经理付玉婷女士,多年来在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随着全球人工智能产业的迅猛发展,烽火博鑫在这一背景下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次专访旨在探讨付玉婷女士在引领公司应对AI产业发展带来的需求增长方面的经验和见解。
记者: 自ChatGPT首次推出生成式AI以后,包括谷歌、百度、阿里巴巴、华为在内的国内外科技巨头纷纷布局生成式AI大模型,全球人工智能进入前所未有的发展热潮。生成式AI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巨大的产业规模。据央视财经报道,目前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已超过5000亿元,企业数量超过4300家,有相关研究机构预测,到2035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将达到1.73万亿元。在这一背景下,您认为AI产业的快速发展对通信基础设施带来了哪些影响?
付玉婷: 的确,生成式AI的发展带动了许多相关产业的繁荣。特别是AI应用的大规模推广,导致数据规模持续上升,对数据传输与储存的要求变得更加严格。这不仅需要更大的带宽和更快的传输速度,还需要更低的通信延时和更高的网络可靠性。因此,5G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变得尤为重要,而光纤光缆正是5G发展的基础,为庞大的数据传输提供了可能。
记者: 光纤光缆在5G和AI的发展中起到了怎样的关键作用?
付玉婷: 5G技术的发展为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撑,而光纤光缆则是5G网络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AI带来数据量的爆炸式增长,数据传输对光纤的低链路衰减和高带宽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需要光纤光缆企业不断提升创新能力,推进光纤光缆向更低衰减和更高带宽的方向发展。例如,烽火博鑫顺应通信行业技术创新的发展趋势,抓住新基建应用场景和数字化建设发展的新机遇,积极开发新产品、探索新领域。
记者: 在这一过程中,您所在的公司做了哪些具体的努力和贡献?
付玉婷: 烽火博鑫在光通信领域有着较高的行业辨识度,依托三十余年的行业深耕经验,持续探索技术与产业应用的结合,并在“新基建”领域寻求新的发展机遇。我们形成了以线缆制造、光电制造、智慧服务、科技融合四大业务板块为核心的多元化产业格局。随着AI服务器需求的提升和模型大型化的演进,算力网络各节点之间的连接和海量数据的传输对光网产品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我积极推动智能化改造,不断提升产品供应体系的质量和效率,满足日益升级的市场需求。
记者: 您提到的智能化改造具体体现在什么方面?
付玉婷: 我们通过改进生产线、引入先进设备和技术,不断优化产品制造流程,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此外,公司依托良好的声誉和品牌优势,与各大互联网企业签约量持续攀升,并在多个头部互联网企业的招标中获得重要份额。
记者: 除了国内市场,公司在全球化发展方面有何布局?
付玉婷: 我们持续推进全球化发展战略,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形成了国内外双循环的发展格局。公司已在美国研发市场进行探索,并寻找可能的合作伙伴。同时,我们成立了基金会,促进研究成果的产业转化,为公司长期稳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记者: 光通信产业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您认为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
付玉婷: 光通信作为经济社会的信息“大动脉”与数字经济的“基石”,在信息通信传输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基础性战略作用。随着人工智能应用的兴起和需求的增加,国内AI相关算力需求正成为高性能计算的主要增长点。因此,国家宽带网络与数据基础设施进入大规模建设期,各地也陆续发布通信网络基础设施政策,引导光通信产业步入发展“机遇期”。
面对广阔的产业发展机遇,我们将继续推动科研技术落地,形成“研发+孵化+加速+产业化”的递进式技术创新载体平台,持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迎接未来的发展挑战。
记者: 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也期待烽火博鑫在未来取得更大的成就。
(记者:王秀英,编辑:李娜)